close

  近日,一份由麥可思、搜狐教育和學而思培優聯合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在2012屆各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中,平均薪酬的前10位當中,理科專業占7席,平均月收入最高的是建築學,為4453元;倒數10位則全部是文科專業,薪酬最低的是學前教育,為2658元。
  文理科的“薪酬鴻溝”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高校文科教育的尷尬。然而,英雄所見不同。2011年3月,IT界兩大巨頭——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上演了一場關於文理科教育的“隔空對話”。
  比爾·蓋茨在全美州長協會年會的演講中,向州長們強調學習要與工作相關,提出教育投資應該面向那些“與能實際創造工作機會的領域銜接良好”的學科和院系。“好事”的媒體揣測他的言外之意是,“應該將有限的教育經費花在能產生最多工作崗位的學科上。”湊巧的是,在三天后的蘋果公司新品發佈會上,喬布斯卻談道:“光靠技術是不夠的,這一點深深印在蘋果的DNA中。是技術和人文科學的結合使我們創造出令人愉悅的產品。而在這些後PC設備中,情況更是如此。”
  到底哪些課程和專業的學習將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優勢?比爾·蓋茨和喬布斯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如果基於對大學生畢業短期內就業質量的調查研究,“真理”貌似站在了比爾·蓋茨一邊。“幾乎無法否認,畢業於會計、工程學或計算機科學等就業導向型專業的學生,一畢業就在人才市場上具有絕對優勢。”美國大學與雇主協會策略研究與基金會研究主任埃德溫·W·科克表示,“美國大學與雇主協會收集的大量研究數據顯示,就業導向型專業的畢業生獲得工作機會的可能性更高,並且可能得到更高的起薪。2010年,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平均年收入是6.05萬美元;而歷史學專業的學生平均年收入是3.87萬美元。”
  科克認為,就業導向型專業的學生所具有的優勢在於,大學教育提供給他們某些被市場所看好的特定技能。相比之下,人文學科的學生在畢業離校時並不具備某種特殊技能。他們所學的專業只著重於拓寬學習者的知識、能力和理解力。而這些品質很難被雇主看作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也很難向雇主“推銷”。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支持喬布斯的人並沒有在這場觀點交鋒中落敗。加拿大經濟學家托伯恩·德魯斯2002年的一項研究——《增值:人文和社會科學學位——證據支持長期就業成功》,對文科生在就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的觀念提出了挑戰。研究發現,對於25歲及以下的學生來說,大學文科畢業生找工作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實用專業畢業生花費的多一倍。但隨著畢業生年齡的增長,這種差異逐漸消失。到了45歲,文科畢業生的失業率偏低,且每小時所得收入較高。德魯斯認為,這表明文科學生所掌握的技能具有長遠的影響。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數據中心2008年發佈的一項跟蹤研究也發現,雖然學術導向型專業的學生其畢業後的起始收入要低於就業導向型專業的學生,但是兩者工資的差距在畢業10年後基本消失。
  是什麼原因讓文科生的就業境遇在10年後發生了轉變?
  埃德溫·W·科克把這一現象歸結為,就業導向型專業的畢業生所具備的優勢可能並不持久。因為一旦走進職場,溝通、組織和判斷等更為全面的能力得到高度重視。“大學畢業生要在人才市場上獲得成功,似乎跟他們在大學里專業的學習關聯較少,它更多地跟一系列能運用於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的能力和知識相關,而後者正是人文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
  埃默里大學英語教授馬克·鮑爾萊因也持類似觀點:“在信息時代,寫作能力幾乎在每個行業——包括商業、法律、科學、教育和媒體等——都是最基本的,而人文課程就是重要的寫作能力訓練基地。”
  因此,人文學科教育是否對於學生職業生涯的意義重大,關鍵還是取決於學生是否能夠從中獲得“真才實學”。
  (作者系《麥可思研究》資深編輯)  (原標題:文科生也有遠大前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w98zwufu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